开始吧。-8.21

啊...高中三年,两年文化课+一年竞赛,肯定要写点什么。

我发现我这个人,就是太懒了。

这么说不太精确,是脑子勤快,手懒。

在高考之前,高考之后,我已经在回家的路上、自习课走神时、晚上睡觉前、操场站队时,把所有能像的都想了。对,我就是属于,会在一件事发生前,把所有可能的结局,可能的场景都想一遍的人,而且往往是往好处想,这可能是因为我比较乐观吧。这个习惯可能是初中养成的,因为初中到家的路比较长,骑车子的时候就会各种胡思乱想。哦对,还有一个初中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每次大考完毕我骑自行车大撒把总是特别顺畅、舒服,事实上每次成绩也都不错。到了高中就不是这样了,所以骑自行车技术日渐下降。其实是因为初中的路都是宽敞的大路,高中到我家就是窄路并且一旦有人停车的话就把自行车道给堵上了。哦对我突然想起来有好几次这条路上出现大量玻璃渣,或一根大树枝,多次险些滑倒...

除了想这些,在情感方面我的思绪也是一场的丰富...这可能是从小学开始锻炼出来的2333,当时天天睡觉前要瞎想好久,脑子里的故事都可以拍多少连续剧。因为当时我的想象力比较弱,所以经常直接把我看见的动画片或电视剧的情节直接在我脑海中安到我和某位女生上,而且当时情节之离奇之骚,现在想想都有点羞耻2333.很显然小学这么多年的睡前胡思乱想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现在一想,脑子里就是满满的画面。对了,我还经常把动漫里的人物直接请进来,比方说喜羊羊美羊羊啊,小鲤鱼以及他的好伙伴啊,虹猫蓝兔七侠传啊2333.欸我现在怎么又开始说2333了...文艺复兴?对了说到这我发现我的口头禅受别人影响很大并且时常因为周边人的改变而改变,比方说我回班立刻就学会了“不是...”的用法2333.哦我知道了因为电脑比较难打出“😂”表情所以当我想抒发这种感情时就会2333.

从小学开始说,那我就接着吧。小学同学除了她给我(互相)留下的很好的回忆外,印象最深的就是桃子、橙子、笛子、鸡哥我们四个了,每天放学都去十七中玩2333,玩各种游戏,棋牌类的有三国杀、变色龙,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自己做卡牌,做的可不是一套,做了不知道多少套,当时经常每个人绘制多少多少张手牌,或者把角色分给各个人然后想技能,当时也会去儿童公园玩,去,有时是偷偷摸摸去鸡哥家里玩,当时在一起玩0.8.1版的MCPE,满满的回忆啊,当时他家还买了全套的可怕的科学,羡慕。我们还玩保卫萝卜,4399,赛尔号,一堆经典的游戏。我记得当时还在酷安上找游戏。哦对小学时,一些同学自发地给我办了个生日party,哇,那感觉,真好,不过,他们送给我的礼物,指积木等玩具,我其实都没有拆封,舍不得,哈哈,看起来要留给下一代玩啦!当时我也办了一个生日party,请同学们吃火锅,当时也是非常热闹,并且旁边就坐着她。哈哈当时我俩的事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似乎她也很有意思?。小学同学毕业以后的联系就陡然减少了,班主任王莉红老师真的很负责,甚至毕业之后也一直关心我的学业,在中考,高考后都会问我,很感动。她在我高考后说想见我,当时我也挺像的,但是当时双方都有事,并且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因为高考考的不好,最后一直拖拖拖整个暑假都没有见成,唉我还是挺愧对的,这么多年就高一回去看了看,然后小学搬走了我也就没有去看,这么多年她甚至都不知道我长成什么样,以后再见,更难啊。她还曾让一个同学(去西藏高考,甚至考虑复读)向我转达办聚餐的想法,但是,当时太懒了并且实在不想组织他们...

当时回家几乎天天就是用iPad在电灯泡之群里聊天,用大表情刷屏...可惜那些记录有可能找不着了,不过有可能截图还是能在网盘里找到的。

哦对小学时还每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指导教师是王霞、赵薇。去北京参加的决赛,当时开创了我们学校获此奖的先河,就是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铜奖,然后我的海报就被挂在了校门内的走廊里,不过据说第二年王霞的女儿得了同样的奖,然后把我的盖住了。给西瓜霜安个象鼻子、给透明胶安个铁齿铜牙、飞跃喜马拉雅……每件事都成长很多。当时小学我就自学使用会声会影做视频啦!

哦对小学还经常发表作品,除了像日记一样的小文章,比较得意的是两个科幻作品,土神星奇遇记、超时空抓羊器,当然,略有幼稚就是了。当时作文水平可能真的挺高的,比喻拟人这些修辞张口就来,诗词也比较熟悉,高中就不行了555.

小学经常到和平公园玩,在那里逛公园,看书,背课文,和同学们一起玩。对突然想到有一年下雪,然后和小学同学在小山坡后面玩的很开心,甚至从覆盖着雪的山坡上滚下来2333。小升初到了十七中,曾经我想去二十八,不过还好被我爸劝住了,十七中真好2333.好像是JCQ他爸帮忙推荐了一下。


似乎高中回忆录突然开始写小学了...那就顺便把初中也写了吧。

初中,当了班长,管理纪律能力一般,可能是因为我威力不太够,经常要靠学委帮忙。有一次因为自习纪律差被扣分,还被在讲台上罚站示众...不过我下来的时候表情没有控制好,据说我下来的时候还笑了...

初中还是很精彩的,参加了很多很多活动,同时成绩一直是统治者全年级,就是最后中考,就数学GG了,108分,总分623,差这10分就状元了。当时语文好像考了118分,破纪录了。当时考数学的时候自己都能意识到考差了,有很多题不会,包括答题,最后心态就...也没崩,平心静气的结束了,也没影响后面的考试。高考也是这样,虽然知道这次数学简单但是自己大题答得不太好依旧在潜意识里给我打气,没影响后面考试。

给学弟学妹们贡献了两节课。-8.26

让我想想还有什么活动。

航模,和王明、米阳,还有一些同学准备航模比赛。当时就是现场发带有刻痕的泡沫纸板、皮筋、铁丝等零件,然后自己组装一架飞机,动力是旋转的橡皮筋驱动螺旋桨。这其实学问挺大的,拧皮筋的力度、翅膀的微调、配重...当时记得经常自习课到十七中的操场上一起练习这个。个人觉得我还是比较成功的。到比赛现场,我记得给的皮筋比平常用的要粗,于是我们就用的自带的皮筋。然后当时开始比赛,比赛谁飞的更久,是把4位同学的总时间加起来。首先一位同学飞的超级久,破纪录的久,然后有一位老师把我一直往后拉,我感觉事情不妙,可能是不想让我上场,然后他选的最后一位同学的飞机一松手就啪唧撞到了地上2333真想用活该来形容。然后那位老师就想让我上,但是裁判当然不乐意呀,说如果最后一位同学换人的话,最开始的那次也不能算。于是就2333了。后来物理黄老师用自己的前给我买了一个同样的奖品,是一个乐高积木。

还有一个活动,忘了当时是要做什么东西了,和学妈一起到铁锤的家里,中午还吃了铁锤的“黑暗料理”(其实还好啦)和学妈的西红柿炒鸡蛋。很Happy。

好像还有一次第一批入团的朗诵,当时在大会堂里表演时出锅了,轮到我的时候麦没有给我,然后我的台词就被别人说了。

还有合唱比赛,在台上,唱的是一个红歌(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还有...时间煮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最后一次,年级大合唱“今夜万家灯火时”,当时南老师让我给7班录像,其实挺遗憾的,当全年级同学、老师都在欢唱的时候,我举着手机,热闹是别人的。

百日誓师,最后的拼搏。内容是QQG写的,仿的沁园春,我觉得写的非常好,并且非常适合朗诵。是我和LRD读的,我之前一直以为会是我和CJN,当然我并不希望这件事发生。当时底蕴老师组织我们排练了好几次。很奇怪的是我对7班的誓师口号印象很深,但是自己班的就快要忘了。

和初中同学的关系明显和小学同学不同,大家更紧密了,和女生的感觉也变了。

初中放学经常和ZHB一起走。有各种不同的骑车路线都尝试过。经常发生的事情是路过高法想看表结果怎么扭头都看不到。

初中主要用的是iPhone4s,后来换了Redmi 4A.中间经历了姥娘的去世...唉,生命太脆弱了。

初中最后的一段时间比较喜欢和LWS呆在一起,甚至我去和申老师说想继续和她一桌。

申老师是一位雷厉风行,语速极快,其实很照顾学生,热爱生活的好老师。小学初中高中都遇到了非常不错、赏识我的班主任。南老师也非常喜欢我,“小姚同学”。Mona甚至会叫我班长,对了,我的英文名是Barnett。

初中和LRD成立了“共民党”,共和民主。LRD是真的热爱军事,爱好政治,很有形式感。

初中和XHY的关系很好,和小学类似,加了三个“女汉子”的群,PXY,LZX。聊到了不一样的关系,但是因为我这个人没有能力并且也没有心思做这些事,所以我一直是亏欠的,只有通过QQ文字这一个方式。这其实也是,我一直以来的通病,我一直都无法接受一个真正的她,但是我有很渴望,并且很享受这其中的过程,于是,一次又一次的缘分就产生了。我的错,我意识到了。

更多的记忆,是不是只能在照片中寻找了?那些照片,虽然静静地躺在百度网盘里,但,且不说百度有没有吞文件,但就是翻照片的心思,都很难有啊。

其实挺恐怖的,当你把初中三年的事情写完,实际只有一千多字,啊我可怜的记忆啊,啊我一去不返的时光啊。


太鸽了太鸽了。-9.2

太鸽了太鸽了。-9.4

高中,最重要的一年恐怕就是高二了吧。

我在NOIP后会想,一年之后考完国赛,我会是什么心情;在NOI后会想,一年之后高考结束,我会是什么心情。事实上,人永远不可能知道未来的事情。预测不准的,预测不准的...

我这个人,非常喜欢在脑袋里胡思乱想,胡思乱想。emm这一部分似乎已经在之前提过了。我的脑子太快,手太懒,得改。我太低调了,得改。我没有能力爱人,得改。我不善言谈,得改。我意气用事,得改。我不善于表达爱和感恩,得改。

我在高考后和我爸在儿童公园打羽毛球时,想到要用游戏来概括我的高中,大概是什么呢?我本以为高中是一个和蔼的养成游戏,没想到是一个爆肝的打Boss+赌博游戏+恐怖游戏,而且还有支线剧情+解谜游戏……(细节已经忘了,有时间再补吧)

高一第一次月考拿了年级第一,觉得美滋滋,甚至感觉二中没有想象中那么神仙。暑假有一个竞赛体验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水上的化学竞赛,讲了很有意思的化学知识点(轨道、原子),以及学长们的好成绩。当时信竞的测试就是做了一篇逻辑推断题的卷子,感觉跟实际内容完全无关啊喂。然后凭借兴趣报了信竞。其实当时是在纠结到底学不学竞赛。当时和TJX坐地铁到省图玩,中间他安利我一起学,于是我们就一起学。结果后来他退了,就只剩我一个了。当时竞赛第一课,我俩还秀了秀技术,写了一个循环和判断语句给LJ看,大概当时我们就学会了相互膜吧。

竞赛对我的性格、口头禅、思维都有深远的影响(南老师说我变得“社会”了)。

高一竞赛真的划水,仅仅是每周听两次课,然后当天的作业就写不完了需要第二天补不过还好几乎不会让老师第二天知道。当时上自习经常神秘消失,我周围的同学几乎也都知道我消失了就是去机房了。当年NOIP没去,正确的决定。

当时主要是听学长讲课,然后不时有考试,是用的学长建的OJ,排名...还可以吧,中等。然后寒假集训在纠结之后参加了,感觉收获挺大的。其实OI进步最快的时候就是集训,而且是长时间集训的时候,比方说寒假暑假十二月。当时还在纠结寒假作业写不写,最后决定把答案抄上去但是时间不够不抄语文了,最后感觉又浪费时间在老师眼里也没有完成作业。对了,高一下我考了南北校区第一。

回去看了一眼NOIP2018游记,发现真的需要写游记啊,要不然那些有意思的细节就被遗忘了。

高一下去机房的时候明显多了。但还是投入的时间很少。同一届的几个人已经申请了停课。

所以说,我真正学习OI,是从高一暑假开始的。整个暑假都在听OI/学OI,感觉自己进步的很快,考试的成绩还行,不过少有第一。后来的故事,可以看我的NOIP游记了,那里写的清楚。

对了,不能忘记很重要的一个人。我们在2019年元旦相识、相认。一路顺畅、一路升温,甜蜜。大约5月份,我妈似乎有所察觉,她可能偷看了,经常影射提醒我,甚至偷偷哭。我,非常不应该地向她提出,甚至没有告诉她原因(我做错了,我知道我错了),但是她说:那,明天还可以发早安吗。现在想想,真的是暖爆了。我们就是这样,每天早安晚安午安,晚上聊天,周末聊天,开玩笑,搞黄色,发照片(当时我的拍照水平真的是低到极点但是她竟然不嫌弃)。于是在我们一天一天的早安下,关系又近了。后来这样的事情又重演了,同样是因为我妈,我同样是以学业为重为理由,她同样的坚持发早安,我也同样的继续发,就这样,“三起两落”。她绝对是一个好女生,非常非常好,非常贴心,非常倾心,非常令人倾心,她经常送我她做的东西,本啊,贺卡啊。她,真的挺受委屈的,每次我送给她一个简单的东西或者帮她或者和她说话,她都很高兴。她会在学校故意碰我,甚至周围一堆人围着讲台电脑时,她也会围上来,然后往我身上靠。啊。这时我也不会拒绝。同时晚上和她提,顺便开开玩笑。她什么事都跟我说,包括哪个男生喜欢她,或者她知道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后来高二学竞赛了,她见我的次数少了,她就会刻意地在校门口等我一起走,放学时偷偷等我,偷偷塞给我东西……高一那年暑假,我们见面了,儿童公园,晚上见面,见了很多次,做了很多事。当时几乎天天见,白天上竞赛课,晚上去公园,甚至有时候带着我妈去公园然后找借口单独走(她有时也要和她妈一起来)。我们就在儿童公园的那座小山上亭子旁边的...小塔?见面。第一次是在飞机旁边见面,然后我就直接拉住她的手,向北走(当时她可能也比较懵,没想到我会这样)。然后并列坐着,然后我们聊天,然后靠在一起,然后我把手搭在她的后背上,然后我们停止聊天,然后我抱她,然后我们聊天,然后我主动,然后她主动。然后我坐着,她坐在我的腿上,正对着我,我们聊天、活动,很快乐,我有些得寸进尺,但是她也不拒绝(不要想歪)。竞赛结束之后,我们变了。可能是因为前途的差距吧,毕竟一个是清华,一个是学习中下(这里提一句,她高三学习真的很用功,从倒数甚至中下提升到中上,甚至有时候考的很靠前)。我经常会鼓励她。后来在高二我们约过一次或两次,在白天,我比较后悔的是有一次我拒绝了合影请求,甚至拒绝拍我俩在石头上的影子。而她没有带手机。

NOIP考的很好,本来我学竞赛是出于兴趣,试一试,如果幸运的话拿省一就走,甚至连停课都不想。没想到停课之后几个月内就get到了非常好的NOIP成绩,于是,没有经过多少思考和缜密的安排,我决定继续停课。我知道这要停课好久,当时想的是最少要参加冬令营。十二月的集训,要去北京,我是想去的,但是要花一万多块钱,我自己是想去的,我爸想让我接着自学。多亏最后一刻我妈拍板决定——去!于是我就有了机会,有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机会。要感恩。

十二月集训,算是自己离家独自生活的最长时间吧,和YQY一个屋。我记得当时没有洗衣服,直接把干净的拿出来穿。同时认识了山西的很多好朋友。每天要考虑如何吃饭,最后找到了一个挺不错的食堂。给我的感觉是北京的马路好宽啊北京的地铁好发达啊。因为我们并没有在市中心所以对北京的现代化繁华没有太大的感觉。中途报名了清华冬令营。同样没有太多纠结,就是觉得清华好,然后就报了。即使心里知道北大给约的可能性更大。

非常神奇的是,我在面对重大决定时,往往并没有多想,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意见,做出的决定。最后发现,都是很正确的。

然后就是学学学,旁边坐着YQY我们经常讨论。老师经常组织交流。某些人经常交流不可做题。

中间报名THUPC结果没录上,差评。二中一个队,二南一个队。我和zky和ywy最后没选上。于是远程打THUPC,但是赶上赵洪校长新上任,改了周日校门通行时间并且没人通知,导致里面的学生出不来,外面的学生进不去,当时学生围了一堆,把安全处的老师都叫过来,给LJ打电话,但是他们谁都不敢开门。从此发誓再也不周日上自习,直到疫情之后开学才真香了几次。然后那场比赛就在家里打,网络赛是个人赛,最后打了网络赛第二,而且当时没好好打,而且打得比tbl,zzh,wjh队强。

说起wjh就提一句,他直接THUWC拿了一等,但是省队退役。最后因为-OH横空出世,成为废纸,最后进入了北航(都比我考得好555)。

对,突然想到之前周日不自习需要请假,在高一高二我写的都是“学习竞赛”,后来高三回来了就写“整理”、“理发”、“外出”、“休息”等。然后王予彤(阿妞)对此印象深刻。

然后是我没去的CTS和我去了的APIO,APIO真是丢死人了死在了T2上本来以为能混个Ag结果竟然只有Cu???和一众退役选手一个分,正解白打。

然后就是NOI。见游记吧。

感觉高二第二学期的进步很慢,有些浪费时间。

回来学高考的时候,大概是2019年下半年吧,还会是不是的去机房玩一会。当时总是有学弟学妹用我的机子emm,我都忘了我设计的第二个账号的密码是啥了,可能他们通过密码提示猜出来了吧。我做的地方大概在机房的中央,从门数第二排,对着窗户(其实之前是正对着窗户的,后来因为和YQY挨着,感觉敲键盘受点影响就往旁边挪了一格。后来我为了给学弟学妹们腾地我就换了个位置结果他们又占了,导致每次我上机房都要让一个哥们起来干别的。后来我发现他们竟然破解我的电脑账号(估计是用cmd在登陆界面给自己加管理员权限),于是我就把他们的账号又变成了普通账号并且给Administrator加了密码233.每次去机房玩的时候,都会给她在QQ上留言。

翻了翻大神的博客,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9.6(出发前一天)

差在哪了呢?计划。制定计划的习惯,和实现计划不找借口的能力。对,就差这里了。据说长跑可以锻炼这一项。好,我要长跑。我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在完成计划时被各种各样的事情耽误时间,并且在回来后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或者下决心下次一定,最后发现完不成了只好修改计划,渐渐的计划就被抛之脑后了。

使\huge 订立的计划,必须完成。\\ 如有必要,可以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修改。\\ 即使有突发状况,也必须尽力完成。

高考考场感想:

啊这我应该在高考后立马写的结果现在几乎忘了。681分,太垃圾了。事实上,仅仅700分都不是我的水平。在高考前夕,我稳定到前10甚至前5,考过年级第一,在高考前最后一次联考考的也是第一。曾经有一次理综300但是因为生物老师判错得了299.每次出分就到班级后边看。

高考在42中,和TQY,ZY一个考场,等差数列246,我在4.中午在我爸同学家吃饭,有清蒸鱼和可乐鸡翅等。

语文时间很紧张,最后Rush作文,字乱,离结束没有5分钟。语文答得一般吧,作文一般,记叙文一般,最后果然120.作文最后选的鲍叔,之前准备的句子没用上。

数学...啊啊啊考场降智,别人都提早AK收卷,结果我节奏故意放慢结果太慢了。有一道概率题,很难写过程,我在上边花太多时间,结果老放告我他没写过程,幸好答案对了。然后解析最后算对了但是过程有点跳。最后导数大题竟然不是在边界求导取等洛必达...想到最后也没做出来。137.高三下最低吧。

理综276.无语。我物理错了选择,实验可能有错。大题都对。大题明显简单。化学一直是我比较喜欢(因为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投入比较大,比较擅长)也比较擅长的。化学感觉答得一般,热化学可能有错,花时间比较多。生物...这次第一道大题竟然是填表格题???白练光和呼吸,最后遗传考的是啥?课本默写???据TBL说《想看就看》押中了。生物感觉答得不好。这套试卷比较简单但是最后我竟然慌慌张张做完还有拿不准的,应该是配速不对。

英语147.是我没想到的,应该是我考的最好的一科了吧。最后作文是我最敬佩(respect)的人,我写的杰哥。感觉写的不错。

其实高考后我没有立即对答案。大概是第三天我在我妈建议下潦草的对了一下答案(说潦草其实也是把答案认真对了一遍但是化学生物大题太长了没好好对),估的最高700,保底690.emmm...

高考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是我发挥不好,导致没有那么简单。

此处应有对各个老师的总结,但是没有时间写了...

刘英杰(数学老师,杰哥,阿J):班主任,支持我学竞赛,很喜欢我。比较柔弱?文静?毕业自河北师大。农村气息比较浓。快毕业了买了一个华为平板入了抖音的坑。很少会叫我出去谈话,在我成绩低时也不会表现的很着急。他应该算比较了解我吧。曾经把我,WTY,CTY交出来并让我们传播谣言(欺骗我们,是关于XTB的事),并且说,希望我们几个能够超过半路转来的(LMH,GBY等)。杰哥和老肖送考。

肖玮(英语老师,13班班主任,13班高考似乎不太好):说话的声音和语速有较大不同,比较有趣。竞赛回来送过我高考书。英语专业八级。

马志英(语文老师,老马,“恩师”):很用心,很负责,语速超快,尤其是将课文和古文。我们高三她家孩子初三,女儿,住校,比较猛,学习一般。竞赛回来对我帮助很大。就是经验不足吧,语文,尤其作文教的一般。

张娅芳(物理老师,六边形苯环):

丁华(华姐):

王翠松(翠姐):

居家期间,二中组织每班选6个人考试,我的排名经常在10-20名,不知道为何每天都有一堆低级错误,一直发誓要改一直没成功,我妈每天帮我对答案,分析原因。疫情期间的作业留的超多,从未完整的按照安排走一天,根本不能按时写完。而且每天数学等科还有附加题(尖子生的)。后来要拍照提交给七天,发现自己虽然不能按时间写完但总是能在七天的截止之前提交。后来七天提交时间延后了,于是我完成的时间也延后了,总是精准的卡在DDL上...以后不能这样了。疫情期间要在钉钉打卡,文字,语音,照片都有,还有晓黑板打卡作业。举行过考试,第一次通过小黑板打卡督促大家写完结果我估计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后来变成用云松提交了,同时钉钉直播监考,但是几乎无效因为可以通过控制手机角度,拍不到我面前摆着个笔记本。我语文经常提前一天写好作文/打开电脑摘录文段,然后抄上去,就这样还是刚刚好写完。数学和理综也经常写不完,明明就是普通的卷子。并且开学后立马就能写完了。疫情期间效率比较低,经常分心。老师们都很负责,会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甚至主动问我们,每天会把生物卷子发给翠姐。老师们录制网课。交流提高小群成员:我,LMH,CTY,WYT,HBW,WYR。还是比较感谢杰哥把我加入到这个名单里,这样疫情期间才有提高。

TODO:强基感想,高考感想,高中学习生活总结,交际,沟通,和衡中,截图

回忆的感觉(忘)


清华问卷:

为什么选择清华大学强基计划?

首先,清华大学是我倾慕已久的顶尖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既是汲取知识的无尽宝库,更是未来深造的优秀平台。在清华学习,增长的不仅是一流的专业知识,更是国际视野与国际胸怀;在清华创新协作的氛围中,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中,在良好的生活条件、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我一定会茁壮地成长、成人、成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加入强基计划、成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我的理想。基于我校“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强基人才选拔培养定位,我立志把我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热爱、执着追求,投入到科研中,肩负使命,志趣坚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你的印象中,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是怎么样的?

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是结合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肩负使命、志趣坚定、禀赋优异的人才的培养计划。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强基计划的培养工作,新设立五个书院,创新培养模式,在因材施教的理念、开放交流的姿态下,将更有利于科教协同、人才培养。

你对致理书院和强基计划有哪些期待?

我希望致理书院的教学计划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全面教育;精选大学课程,使所学知识紧随国际前沿成果,提高教学及学习效率;借助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资源,一流的竞争环境,创造一流的学术科研氛围,科教协同育人;开展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鼓励创新进取。


2020年强基计划总结(给杰哥):

强基计划于5月10日至5月30日报名(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4月),只能选择一所高校。以清华为例,清华大学分为文理两个学科组,学科组不允许兼报,学科组内最多允许填报5个专业志愿,可以选择服从调剂,新高考模式下注意选科要求。报名时填写的信息,除个人基础信息外,还有各学期期末成绩、市级及以上获奖情况、竞赛获奖情况。报名时要在教育部提供的平台和清华大学提供的平台进行报名。

高考成绩公布后按5倍人数确定入围名单,若有竞赛金银牌则可以破格入围。考核环节,综合素质考核将对提交材料进行评定并分为优秀良好等级;笔试面试环节在清华大学进行(受疫情影响,部分面试远程进行),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免笔试,笔试9分,面试6分,共15分;受疫情影响,体测取消。

依据高考成绩入围的学生,按照折算后的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破格入围的学生,成绩达到学科组最低分数线即可。2020年北大强基录取的河北学生最低高考分为659分,清华稍低。如果竞赛获得金银牌或清北体验营一二等奖,将很利于强基计划录取。

今年的强基报名情况,清北的报名人数很多,2020年清华入围分数线为694分(河北)。有一部分考生入围后放弃校测(专业原因等),参加上交和复旦校测的人数甚至少于计划招生数,最后为保证质量,这些大学强基计划没有招满,将剩余名额分给本科批报名。

希望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及早规划,既要清晰自己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又要进行切实的努力以提高自己在强基计划的竞争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学习竞赛内容。我作为信息学竞赛的一员,欢迎大家加入信竞的大家庭。

同学们一定要找好方向,抓紧时间,排除干扰,强化心理,积累知识。朝气蓬勃的你们,定将拥有无限可能!


清华宣传:

姚嘉宸

高中毕业于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即将进入清华大学致理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

厚植强基,重于泰山

在严峻的世界形势考验下,研究基础学科的重要性甚至成为了街头巷尾大家热议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基础研究?既然基础学科的诸多顶尖理论研究成果会很快登刊发表,为全业界所知,而不像某些应用性更强的领域受到严密的封锁,那么我们能否搭他国的便车?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投入基础研究?

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局长 V .布什在 1945 年 7 月向罗斯福总统提交的《科学:永无止境的前沿》的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基础研究并不考虑实用的目的,它产生的是普遍的知识和对自然及其规律的理解。这种普遍的知识提供了解答大量重要实用问题的方法,但是它不能给出任何一个问题的完全具体的答案。提供这种圆满答案是应用研究的职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基础研究所下的定义是:“发展科学知识的独创性研究,……它没有直接的商业目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研究的动机和目的、时间先后、研究者的自由程度、取得成果的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别。

越为“基础”的研究,其用途的发现所花费的时间越长。麦克斯韦通过对电动力学的数学研究,于1864年确立了电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式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在1887成功的证实了电磁波;而直到1895年马可尼才将电磁波用于通信。古希腊就开始研究的素数问题,直到几千年后才被应用到密码学中。与之相比应用研究必须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研究成果变为实际技术,从而获取经济利益。

那么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可见一斑。

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锋。基础研究导致新知识的储备,这是向未来投入的科学资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都是建立在新知识基础上的,都必须从新知识的储备中提取“资本”。没有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等人大半个世纪的持续的理论研究,人类哪能进入电气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或直接生产力的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了。上世纪 20 年代卢瑟福还大声宣称他关于原子结构的研究毫无用处,可是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竟奇迹般地在 1942 年投入运行了。数学的基础研究也被广泛应用到金融、保险等行业中,甚至被应用到国家在政策的决策上。因此,基础研究是当之无愧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锋。

基础研究有助于培养专门人才。要建设发达的现代化社会,没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门人才,没有国民智力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很难成功的。基础研究也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培养较高水准的科学技术后备力量,建立国际威望。 洋务运动时,我们只认为学习西方的技术是有用的,而没有把西方的科学体系引进到中国来。相比之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不仅买枪、买炮,同时还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比中国早几十年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体系,以至于中国很多科学名词都是从日本传来的。这,就是基础科学的魅力。

基础研究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科学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化,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它可以被视为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基础研究以追求真理为最终目标,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保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合理性,而且也使人们养成求真、务实、尚理的习惯和品格,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基础研究是为了让我们认识自然界,如果我们不了解自然,就无从发展和利用自然。

为国选材:个人发展与国家进步

当今中国面临着美国的技术封锁和贸易阻碍,众多企业走出去后面临“卡脖子”的境地。台积电断供华为,麒麟芯片或将绝版,这是握有芯片尖端技术霸权的美国采取的技术封锁;提高关税、禁止中国应用登录美国,这是美国向中国发起的贸易挑战。

但是,我们不能看见其他国家掌握生产芯片的高端技术,就只顾在这个领域发起冲刺。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应该是主干,技术是主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叶,没有科学只去做技术,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基础研究有别于技术和贸易等方面,恰恰在基础研究领域,除了少数政客,全世界依然对中国敞开怀抱,欢迎中国加大投入,取得更多成果。政府间,尤其是民间的学者交流,仍十分普遍。全世界的研究者们在报刊或学术组织中交流分享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氛围。

因此,基础研究是少有的几个未被封锁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我们要多方面加大投入,以此为切入点,树立国家形象,尤其是科研领域的形象,以切实的贡高水平和多贡献,洗刷学术造假的污点,进而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观点,展现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协作的中国形象。

回望过往,如果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不追问所做事情中的原理,我们就会很快退步。若干世纪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熟悉火药的应用,如果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探索其原理,他们就可能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因为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没有寻根问底,这一开天辟地的发明终究只能留给西方列强来改变世界。事实上,我们不能总是拘泥于一千多年前的四大发明、蜀锦刺绣,持有夜郎自大的态度心满意足。我们肩负的使命,是N大发明、N大创造。我希望,当世界再次提及中国,映入眼帘的,不再只是文明古国美食圣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而是创新强国文化圣地,科教兴国世界旗帜!

翻开物理课本,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外国人的名字。如果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后,一位中国科学家,凭借其非凡的创造,将他的名字写入物理课本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骄傲。唯有那一天,中华才可能真正的崛起,而我相信,这一天,定将到来!

强基,在清华;强基,在未来

为什么选择清华大学强基计划?

首先,清华大学是我倾慕已久的顶尖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既是汲取知识的无尽宝库,更是未来深造的优秀平台。在清华学习,增长的不仅是一流的专业知识,更是国际视野与国际胸怀;在清华创新协作的氛围中,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中,在良好的生活条件、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我一定会茁壮地成长、成人、成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基于我校“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强基人才选拔培养定位,我立志把我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热爱、执着追求,投入到科研中,肩负使命,志趣坚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你的印象中,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是怎么样的?

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是结合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肩负使命、志趣坚定、禀赋优异的人才的培养计划。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强基计划的培养工作,新设立五个书院,探索培养模式,在诸多方面提供便利。我相信,在因材施教的理念、开放交流的姿态下,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将更有利于科教协同、人才培养。

你对致理书院和强基计划有哪些期待?

我希望清华大学借助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资源,一流的竞争环境,创造一流的学术科研氛围。由于兴趣导向及研究过程的探索性、独创性和结果不可预测性,研究者在课题选择、研究进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对于基础研究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清华精神,素以王国维先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著称,这恰恰契合了基础研究的关键。清华大学开放自由的氛围,正是基础研究所必须的。

希望致理书院的教学计划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全面教育。精选大学课程,使所学知识紧随国际前沿成果,提高教学及学习效率。

开展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紧密沟通接触。基础科学的研究不能闭门造车,需要顶尖的大脑相互碰撞,才能激发智慧的火花。

如果说科学是一座大厦,基础研究就像盖房子所需的一块块砖,虽然某一块砖的作用并不明晰,但如果把这块砖抽掉,大厦就会坍塌。现在,向这座大厦的地基上,牢牢地铺上一块砖的任务,正待我,我们,以及投身于基础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完成!


自我介绍

我是姚嘉宸,高中毕业于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清华大学致理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兴趣使然,于高中阶段参加信息学竞赛,获国赛银牌。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多次取得年级第一。曾获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省科技创新一等奖、市级三好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算法,热爱读书。爱好体育锻炼,喜欢篮球、羽毛球。希望能够在清华大学...

忘了说副主席了QAQ.


*Miracle*

但是,有一段经历,永远画上句号了。

那些交流和争论,那些表情包大战,那些打秃了的羽毛球,那只用来擦黑板的皮卡丘,那张坏掉的键盘桌,那仍未实现的目标牌,那帝二首届ACM的杯子……

从20人,到12人,再到7人,再到空无一人。

一代又一代,一届又一届,人们只会记住那些成就神迹的天才,这些天才们站在灯塔的塔尖,甚至不屑于去寻找逐渐沉入水底的他,他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Oier,终将在OI历史的浪潮中被淹没,被遗忘……

好在,他自己会永远记得住自己啊。


lzq,看完他的博客,真的是我学习的榜样。

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认为OI是有别于其他任何竞赛的。OI圈是一个真正的圈,是OIer的家

没有任何一项竞赛是这样的模式:学习资料是靠刚趟过这条路的前人整理下来的。

  • 我们共享着学长、同学甚至是学弟的博客;
  • 我们在一个个深夜和屏幕对面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
  • 即使素不相识,我们依然无私地帮助着每一个诚恳求助的陌生人;
  • 即使即将在同一片战场上争夺同一个荣耀,我们依然在学会一个算法后一字一句敲打下自己的理解,以帮助后人更好地学习

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理由:热爱。我们爱着OI,它既是我们的领路人,但同时它也像我们共同的孩子,我们呵护着它,和它一起成长。

正是这个原因,OI曾一度成为我的信仰。虽然部分因为时间长了,部分出于我自己的原因,渐渐的我似乎感觉找不回那时对OI的热爱了。但无论如何,OI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里,它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Scratch